直流貫流風機的噪音控製需從設計、結構優化、運行環境等多維度入手,結合其 “低噪聲先天優勢” 的同時,針對性解決氣流擾動、機械摩擦等噪聲源。

一、優化風機結構設計,減少聲源產生
葉輪葉片參數優化
葉片形狀與角度:采用弧形後向葉片(而非直葉片),減少氣流與葉片的衝擊角,降低 “渦流噪聲”(氣流分離形成渦流產生的高頻噪聲)。葉片安裝角(與葉輪軸線的夾角)需通過流體仿真(如 CFD)調整,通常在 15°-30° 之間平衡風量與噪聲。
葉片數量與間距:增加葉片數量(如從 16 片增至 24 片)並減小間距,可分散氣流衝擊力,避免周期性氣流脈動疊加形成的 “離散噪聲”;但需避免葉片過密導致風阻過大、風量下降。
葉輪兩端平滑過渡:葉輪兩端采用弧形倒角或流線型端蓋,減少氣流在葉輪邊緣的湍流擾動,降低 “邊緣噪聲”。
蝸殼與導風結構匹配
蝸殼弧度設計:蝸殼(導風圈)的弧形曲線需與葉輪葉片的運動軌跡匹配(通常采用對數螺旋線),確保氣流沿蝸殼內壁平穩流動,避免因 “氣流撞擊蝸殼” 產生的低頻噪聲。
蝸殼間隙控製:葉輪與蝸殼之間的間隙(通常 0.5-2mm)需均勻一致,間隙過大易導致氣流泄漏形成渦流,過小則可能因裝配誤差引發機械摩擦,需通過精密模具加工保證公差。
電機與軸承選型
低噪聲直流電機:選用無刷直流電機(BLDC)替代有刷電機,消除電刷與換向器摩擦產生的 “機械噪聲”(有刷電機的摩擦噪聲可達 40dB 以上,無刷電機可降至 30dB 以下)。
高精度軸承:采用含油軸承(適合低轉速)或滾珠軸承(適合高轉速),並加注低黏度潤滑脂,減少軸承轉動時的 “摩擦噪聲”。軸承與葉輪軸的配合公差需控製在 H7/g6 級別,避免鬆動導致的振動噪聲。
二、降低運行過程中的噪聲傳遞
抑製振動傳遞
電機減振安裝:在電機與風機外殼之間加裝彈性減振墊(如矽膠墊、丁腈橡膠墊,厚度 2-5mm),或使用彈簧減振器,阻斷電機振動向外殼傳遞的 “固體聲”(振動通過結構傳導放大為噪聲)。
葉輪動平衡校正:葉輪生產後需通過動平衡機檢測,確保不平衡量≤0.5g・cm(小型風機),避免高速旋轉時因重心偏移產生的 “振動噪聲”(轉速越高,不平衡導致的噪聲越明顯)。
優化氣流通道,減少湍流噪聲
進 / 出風口平滑過渡:風機進風口避免直角或突然收縮的結構,可加裝喇叭口形導流罩;出風口連接的風道采用漸變截麵(避免突然擴大 / 縮小),減少氣流在通道內的湍流擾動。
避免進排風幹擾:進風口與出風口需保持距離(至少為葉輪直徑的 1.5 倍),防止排出的氣流回流至進風口形成 “氣流短路”,引發紊亂噪聲。
三、合理選擇運行參數,匹配使用場景
控製轉速在最優區間
直流貫流風機的噪聲與轉速呈正相關(轉速提高 1 倍,噪聲約增加 6-10dB),需在滿足風量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轉速。例如:
家電場景(如空調)可通過變頻控製,低負荷時降低轉速;
電子設備好色先生在线入口可選擇大直徑葉輪(如 120mm)+ 低轉速(1500rpm),替代小直徑(80mm)+ 高轉速(2500rpm),在風量相近時噪聲降低 5-8dB。
適配負載阻力
風機若需連接濾網、長風道等負載,需確保其風壓能克服阻力(避免 “喘振” 現象)。例如:加裝高效濾網時,選擇風壓≥200Pa 的型號,防止氣流在濾網前停滯形成渦流噪聲。
四、附加降噪措施
聲學材料包裹
在風機外殼內側粘貼吸音棉(如聚氨酯泡沫,厚度 5-10mm),吸收高頻氣流噪聲;
蝸殼采用阻尼塗層(如丁基橡膠),增加結構阻尼,減少振動輻射的低頻噪聲。
安裝環境優化
避免風機與設備外殼剛性接觸(如用減振支架固定),防止共振;
確保安裝空間通風順暢,避免風機周圍有障礙物阻擋氣流(障礙物會導致氣流繞流產生湍流噪聲)。